生命学院梁鑫课题组报道机械力感受神经元中特化细胞骨架的三维结构及其形成的分子机制

2020-12-04 09:28:48

2020年12月2日,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官网梁鑫课题组在线发表了题为“Katanin p60-like 1塑型机械力感受纤毛中细胞骨架”(Katanin p60-like 1 Sculpts the Cytoskeleton in Mechanosensory Cilia)的研究论文。这一工作为进一步了解生物体感受机械力信号的结构和功能基础打开了大门。同时,本工作也首次应用电子断层成像的方法对神经元树突末梢中高密度的骨架结构进行了在体原位分析,为解析该类复杂结构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方法。

机械力信号转导是细胞将胞外机械力信号转换为胞内信号的过程,它是触觉、痛觉、平衡觉等重要生理学过程的细胞生物学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感受神经元中的力敏感离子通道可以将环境中的机械刺激转换为电信号,而细胞膜和细胞骨架等支撑结构则决定了力信号转导的敏感性。梁鑫课题组在前序工作中发现果蝇I型机械力感受神经元树突顶端存在特化的纤毛结构,该结构中存在着由非中心体微管构成的高级细胞骨架结构,该结构具有结构支撑和力学感受双重功能(Sun et al., PNAS 2020 DOI: 10.1073/pnas.1819371116)。为了进一步了解上述细胞骨架的结构及其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者们首先应用基于电子断层成像的三维电镜重建技术在近分子水平的分辨率上原位解析了上述细胞骨架的高级结构,并结合活体细胞显微成像技术测量了微管纤维的极性、动力学及稳定性。接着,研究者们进一步结合遗传学,行为学,单分子体外生化方法,电生理和在体钙离子成像功能分析等多种手段,发现微管切割蛋白Kat-60L1具有特异性的表达模式和空间定位,而且能够调控该类感受神经元对机械力信号响应的敏感性。进一步的结构和动力学分析表明,该分子通过与其它微管结合蛋白协同能够协调地控制特化纤毛结构中微管的数量和长度,并进而精确调控了纤毛内特化微管细胞骨架的三维塑型,最终实现对整个纤毛结构形态发生及功能的最优化。

2020年12月2日,该论文在线发表于《细胞生物学杂志》 (Journal of Cell Biology),并将作为封面论文刊登于2021年首期杂志。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官网生命学院梁鑫研究员为本文的通讯作者,课题组博士后孙兰弟博士,2017级普博生崔立虹和2015级直博生刘真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王琦轩,薛兆玉和吴孟华等同学参与了部分研究工作。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官网Jose Pastor课题组和倪建泉课题组为该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转基因工具果蝇品系。本工作的开展获得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基金委、清华-北大生命联合中心以及北京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竞争性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83/jcb.202004184


图1. 力感受神经元中特化纤毛内基于微管的细胞骨架三维结构